卫生间防水作业,一根裸露的电线,一次致命的触电,让充满期待的婚房变成了无人敢住的“凶宅”。
卫生间防水作业,一根裸露的电线,一次致命的触电,让充满期待的婚房变成了无人敢住的“凶宅”。
2023年5月,黄石某小区,装修工人范某某独自在卫生间进行防水作业时不幸触电身亡。这套本应充满喜庆的婚房,瞬间沦为众人避之不及的“凶宅”。业主王先生和家人心理上难以接受,迟迟不敢入住:“虽然房屋的物理功能没有受损,但想到屋内曾发生死亡事件,就感到不安。”
事发后,王先生将装饰公司、装饰分公司及分包批发部一并告上法庭,索赔房屋贬值损失44万余元及精神损害赔偿5万元。近日,黄石港区法院作出判决,认定房屋贬值损失客观存在,判决分包批发部赔偿王先生房屋贬值损失5万元。
这起案件围绕三个核心争议展开,法院的判决体现了法律在传统观念与现实损害之间的理性平衡。
关于房屋贬值损失,法院认为,房屋价值不仅取决于其使用功能,同样受到居住环境、人文氛围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社会传统观念中,房屋内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确实符合公众对“凶宅”的认知,这会加重居住人的心理负担,对房屋交易产生负面影响。
法院指出,虽然案涉房屋的使用功能未受影响,且尚未进行二次交易,但依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房屋的贬值损失客观存在。
对于王先生提出的5万元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法院未予支持。法院认为,王先生的人身权益未受到直接侵害,而案涉房屋虽被用作婚房,具有一定的个人意义,但尚未达到法律意义上“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的标准。
在责任认定方面,法院查明某批发部作为雇主,在施工过程中未尽到必要的安全管理和防护义务,对事故的发生存在过错,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装修工人触电身亡的悲剧并非个案。搜索结果显示,类似的安全事故在全国各地频繁发生,共同描绘出一幅装修行业安全状况令人担忧的图景。
2024年6月16日,深圳市龙岗区一起空调系统升级改造项目中,工人罗某华在敷设通信线时触电身亡。调查组认定,事故直接原因是线管内照明线路导线绝缘层被穿线器钢丝弹簧头破坏,导线铜芯裸露,而罗某华违规使用穿线日,杭州市西湖区一装饰装修项目现场,工人史某科在未持有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的情况下进行带电作业,使用剪线钳环切电源线绝缘护套时,左手触碰桥架导致形成导电回路,引发触电事故,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些事故共同揭示了装修行业的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不到位,工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防护措施缺失,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等现象较为普遍。
业主在装修过程中如何防范此类风险?首先,在合同签订阶段,应明确约定“安全责任归属”及“意外致房屋贬值的赔偿标准”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业主应定期检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如漏电保护装置是否安装、用电是否规范等。黄石这起事故中,如果业主能有更强的安全意识,或许能提前发现并消除隐患。
这一判决引发业内讨论:总包方是否应承担安全监管的连带责任?如果总包方完全因分包合规而免责,可能会降低总包方对施工安全的监督积极性。
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推动建立“凶宅贬值评估体系”,统一赔偿尺度,为类似案件提供更明确的裁判标准。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必须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因安全事故承担不必要的法律风险。这不仅是对工人生命负责,也是对业主财产权负责。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应当加强对装修工程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无证作业、违规作业等重大事故隐患要立即责令整改,严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法院的判决书显示,分包批发部需向王先生支付5万元赔偿金。这笔钱或许能部分弥补房屋贬值的损失,但难以消除事件给家带来的心理阴影。